从五个维度实现商河县花卉产业发展利记sbobet的新飞跃

发布时间:2024-12-10 08:11:29    浏览:

[返回]

  利记sbobet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花卉产品已成为我国居民特别是城市居民的重要消费品。商河县委、县政府将花卉产业作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重要抓手,在扩规模、提品质、创品牌、优结构、强科技等方面逐步突破,实现了“量变”和“质变”。

  产业规模持续扩张。商河县花卉产业累计投资近30亿元,建成百亩以上高端精品园区9个,设施农业面积达150余万平方米,高档盆花年产能达5000万盆,鲜切花700万枝,花卉种苗7000万株,年产值达到20亿元。引进台湾大汉、山西环美等10余家花卉名企,全县生产型花卉企业达到30家。目前,商河县红掌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60%以上,蝴蝶兰出口业务填补了济南市鲜切花出口业务的空白。

  科技竞争力不断增强。组建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盆花创新中心、济南市花卉产业研究院。收集红掌种质资源68个、蝴蝶兰50个、绣球56个,筛选适宜抗性品种11个,2个蝴蝶兰新品种获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注册证书。推广肥水一体化和潮汐灌溉面积达35万平方米、正压温室面积26万平方米,全县设施花卉数字应用率达85%以上。

 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。推行“农业+文旅”共融模式,建设济南温泉花卉谷、会展中心等6个融合项目,成功举办8届省市花博会。创新“龙头企业+园区+合作社+农户”发展模式,培育产业带头人200余人,辐射带动5000余户群众致富。

  持续提升产业含绿量。推行“一采一灌、取热不取水”地热资源利用模式,全县采用地热供暖设施的花卉面积95万平方米,占比达64%,替代标准煤1.5万吨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万吨。建立花卉预冷生产车间3处,对花卉精准控温。

  花卉产业链发展存在弱项短板,产业基础业态不完善。产业规模化程度不足。当地花卉以室内盆花和室外景观盆栽为主,新品类或新品种不够丰富,市场领先品牌产品种类少、总量不足。花卉专用农资交易功能缺失,缺少花卉原材料供应市场和农资市场,生产成本较高。资金链应急周转存在一定风险。花卉生产运营阶段,80%生产端企业与市场端交易过程存在交易资金流通延迟现象,花卉生产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提升。中小花卉企业融资手段单一,缺乏相应融资保障措施。花卉产业基础业态体系不够健全。种源供应体系较为薄弱,生产所需种苗大多需从外地购入;专业市场运营企业、加工型企业及服务型企业严重缺失,花卉产品延伸不足;物流服务体系不完善,缺乏冷链运输和售后服务体系支持。花卉产业相关配套体系有待完善。行业协会、产业发展基金及政策体系尚未健全;花卉产业园区生产组织化程度低,缺少协作配合,没有形成集约经营和产业合力;花卉苗木生产全过程缺乏信息资源、科技服务和销售组织。

  优势资源效能未能充分发挥,优质品牌、优质产品打造受制约。地热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。据现行山东省地热资源税标准以及地热资源管理部门税费标准,企业地热使用费几乎和使用电、天然气成本相当,特色资源潜力未能充分挖掘和利用。品种“卡脖子”问题凸显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不足、优质种苗高效育种水平低、自主选育品种市场竞争力弱;花卉科研力量较为薄弱,品种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品种较少。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困难。专业化人才缺口大,科研人才、技术管理人才、产业工人、花匠较为缺乏,各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比例普遍低于用工人数的8%;人才引进载体不足,缺乏专项人才活动资金,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人才项目较少。

  花卉生产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有待加强,多数企业缺乏现代化技术使用和未来发展谋划。花卉生产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有限。时令花卉生产存在盲目性,部分企业对市场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有限,易产生“跟风”生产和“同质化”现象;企业的产品创新和产销延伸能力较弱。花卉销售途径较为单一,电商销售模式处于起步阶段。主要依赖传统市场零售和批发,缺乏多元化的销售渠道,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不足。

  花文化宣传力度不足,消费潜力未能充分挖掘。花卉文化交流平台较少、推广不够,缺乏多样化的花艺作品和花卉旅游产品。花文化与日常生活融合度不高、消费层次较低,缺乏场景消费引导和市场拉动效应。花博会效能未能充分发挥,缺少产业链上下游经营企业参与、投资和入驻,且同质化现象明显。“文、旅、花”融合不充分,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。以花卉文化内涵为底蕴的服务业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;花卉产业与村集体经济发展、农民增收融合度低,群众参与度不高。

 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,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。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,积极开展花卉种质资源全面普查、系统收集和信息化管理。构建以政府为主导,多方参与的花卉种质资源保护体系。加快花卉种业创新,开展花卉育种核心技术攻关,推进传统育种与现代生物技术有机结合。推进花卉专用设施、设备与配套技术协同创新。建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、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研发推广体系,促进花卉知识、技术、信息、服务惠及企业和农户。以强化科技创新为关键,升级改造老旧设施装备,大力推广智能设施装备。坚持引培并重,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,有计划开展花卉科技人员、农民花卉技术员的专业技术培训。

  大力培育多元化经营主体,扩大花卉种植规模。引优培强龙头企业。坚持引育并举,支持现有主体实现“个转企、小升规、规转股、股上市”梯次发展。深化“链主”企业、单项冠军企业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项培育工程。健全重点花卉企业培育机制,推进涉农项目、技术改造项目重点向花卉企业倾斜。引导花卉企业开展联合创新、跨界协作。大力培育家庭农场、花卉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。结合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镇创建等优势特色农业培育工程,健全家庭农场管理服务制度,引导花卉种植专业大户向家庭农场转型。推进花卉专业合作社建设,激发花卉专业合作社带动作用。

  延伸壮大花卉产业链,做强花卉产业集群。积极拓展花卉加工业。支持引进花卉产品加工企业,建设花卉加工基地、仓储及物流园,建立产地加工运销一体网络。充分利用产地资源优势,加速花卉深加工产业发展,打破“小作坊”式生产模式,丰富花卉装饰市场种类。构建全渠道销售网络。实施“互联网+花卉”计划,鼓励花卉电商多样化发展,拓展线上线下并联服务;鼓励花卉进超市、进报亭、进夜市,改善花卉批发零售市场的场景化和体验式营销环境。拓展花卉农文旅功能。大力发展“花卉+旅游”“花卉+康养”“花卉+研学”等新业态,打造度假、康养、文创等旅游新产品。依托花博会等农旅农事节庆活动,实现以会展带商贸、以商贸兴市场。高水平建设花卉文化研学、写生创作基地,开展花卉文化论坛、书画摄影展赛等活动。

  加强品牌培育,叫响“商河花卉”品牌。做优塑强“商河花卉”整体品牌。制定“商河花卉”品牌发展战略、整体形象宣传方案,支持龙头企业申报“好品山东”“山东优质品牌”“山东知名品牌”“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”“中国驰名商标”等。加强花卉品牌营销和管理。利用融媒体矩阵加大品牌宣传,加强与主流新闻媒体合作,扩大品牌影响力。组织开展花卉品牌目录标准制定、品牌征集、审核推荐、评价认定和培育保护等活动,建立区域公共品牌管控体系。

  强化要素保障,发挥政策集成效应。强化花卉产业用地保障。制定花卉产业用地指南,积极谋划储备一批花卉科研用地和生产设施用地。将花卉产业项目用地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乡村振兴专项保障清单,优先保障新增建设用地指标。加快花卉产业数字赋能。加强数字技术与花卉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打通产业链企业数据通道,促进供需调配和精准对接。发挥花卉行业协会和企业市场主体作用,搭建花卉价格指数平台,形成花卉价格风向标、晴雨表。强化金融保险支持。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花卉企业的信贷产品,发挥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作用。支持符合条件的花卉龙头企业通过股权融资、上市、发行债券等方式从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,推广政策性保险。

搜索